Volker Hartung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5首单曲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带来了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以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两部经典的作品,由德国新科隆爱乐乐团(Cologne New Philharmonic) 和首席指挥沃尔克·哈特恩(Volker Hartung)精彩演绎。 《意大利随想曲》这部作品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 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乐曲开始,小号和短号同时吹奏出华丽而又带有号角味的音调。在伴奏音型之后,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具有“随想”气质的主题,这一主题采用“威尼斯船歌”的形式,为行板,A小调,6/8拍子,带有摇动性质的旋律中流露出明显的伤感色彩。接下去是这个主题的发展。当乐曲发展到高潮时,号角声再次出现,紧接着是主题的再现。 然后,由双簧管吹出意大利民谣《美丽的姑娘》。这一部分为小快板,A大调,6/8拍子,旋律温柔动听,富有意大利民歌特色。 在逐渐加快的速度之下,乐曲进入了下一部分。其主题的前半部分为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号角般欢快有力的旋律,具有罗马市民庆祝狂欢节时的气氛;主题的后半部分是带有舞蹈节奏的歌唱性旋律,优美舒展。 经过对前面几个主题的反复与展开,全曲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图画展览会》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原曲为钢琴组曲;经后代音乐家改为管弦乐版后,吸引更多的听众,最有名的版本为拉威尔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1874年6月穆索尔斯基写下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灵感来自于一次画作展览会,会上的作品是由穆索尔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本曲中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城门楼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 乐团介绍: 德国新科隆爱乐乐团(Cologne New Philharmonic)成立于1972年。它由德国莱茵兰地区最重要的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组成。这些杰出的年轻音乐家在完成学业后,希望在进入独奏家或交响乐团成员职业生涯之前,通过演奏室内乐和交响乐曲目,体验实际的音乐生活。在过去几十年中,该乐团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节目和不同的阵容演出了4000多场音乐会。德国新科隆爱乐乐团已经制作了12个电视节目,并录制了众多唱片。自1981年以来,它在欧洲大部分国家进行了许多巡演,因此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享有盛誉,并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崇拜者。自1972年以来,德国新科隆爱乐乐团已经征服了无数观众。它的目标是激发那些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为此,乐团多年来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风格,既引人入胜,同时又忠于作曲家的意图。 指挥家介绍: 沃尔克·哈特恩(Volker Hartung)自1986年起担任德国新科隆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曾与乐团一起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国际音乐节和广泛的巡演中演出。哈特恩大师还曾指挥过莱比锡MDR广播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索菲亚保加利亚爱乐乐团和上海爱乐乐团的演出和制作。作为一名独立乐团经理多年的经验使他学会了如何组建乐团。他能够演奏非常广泛、极其丰富的曲目,不专注于特定领域,并经常将电影和轻音乐与古典曲目相结合。他的演奏技巧讲座享誉国际。他深入研究了德国交响乐和歌剧曲目的传统。在受到指挥家尤金·姆拉文斯基和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凯的影响下,哈特恩对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音乐风格有了特殊的理解。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9首单曲
专辑介绍: 该专辑由沃尔克·哈同指挥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演奏,并与阿列克谢·斯瓦特洛夫斯基(Alexej Svatlovskij)、伊戈尔·马卡罗夫(Igor Makarov)、谢尔盖·别列索夫(Sergej Belesov)、帕维尔·乌拉尼奇(Pavel Ulanicki)等弦乐演奏家们合作完成。《弦乐小夜曲》和《佛罗伦萨的回忆》都录制于2004年,《第一弦乐四重奏》为新增曲目。专辑于2017年由JPK Musik厂牌发行。 《C大调弦乐小夜曲》是一部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有四个乐章。它创作于1880年。1881年10月18日在圣彼得堡首次演出,由爱德华·纳普拉夫尼克指挥。它是献给卡尔·阿尔布雷希特的。柴可夫斯基对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非常感兴趣,想用第一乐章来赞美莫扎特的风格,他曾创作过许多小夜曲。《佛罗伦萨的回忆》是柴可夫斯基重游佛罗伦萨之后完成的作品,也是写作歌剧《黑桃皇后》的珍贵纪念品。用来记录他几次在这座名城居住过的情结。 指挥家介绍: 沃尔克·哈同(Volker Hartung)德国指挥家,分别在科隆音乐大学、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并在洛杉矶加州艺术学院师从伊万·加拉米安、约瑟夫·金戈尔德和阿兰·德·维里奇。随后在科隆的阿玛迪斯四重奏和纽约的朱利亚德四重奏学习室内音乐。 自1986年起担任科隆新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曾与乐团一起参加过许多国际音乐节和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哈同大师还曾与莱比锡MDR广播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索非亚保加利亚爱乐乐团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和制作。 哈同被认为是当今音乐界最丰富多彩的人物之一。他独特的指挥风格、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处理乐团和独奏者的技巧,使他的音乐会成为令人难忘的活动,他以诙谐和著名的娱乐性公告来加强所表演的作品。他几十年来作为独立乐团经理的经验告诉他如何组建乐团,并使其在面对各种障碍时在经济上和艺术上保持活力。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7首单曲
作品简介: 西方歌剧的“序曲”,常常作为音乐会演奏的管弦乐曲目,脱离开歌剧(有时是为话剧、舞剧配乐的前奏,则离开话剧、舞剧)而独立演出,莫扎特的几部歌剧序曲,都以这种方式,而为人们所熟知,比如《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唐璜》序曲等。《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作为以独立面貌出现的“序曲”,有着鲜明而完整的轮廓,虽然没有引用歌剧中的具体材料,但它和歌剧在精神气质上极为相通。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音乐,极其精炼而富于效果,它成为二百年来最著名的管弦乐曲文献之一,是不足为奇的。 作曲家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开始学习作曲。莫扎特一生漂泊劳碌。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尔夫冈与姐姐南内尔的欧洲巡演拉开序幕。从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见的维也纳之行后,他经由波恩、科隆、布鲁塞尔抵达法国,在巴黎他短暂碰壁,随后在英国重整旗鼓,在意大利度过的岁月则为莫扎特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无限源泉。1773年,在意大利受挫的莫扎特重返故里,从粮食大街四层狭小局促的公寓迁至萨尔茨河对岸新城的马卡特广场八号。在萨尔茨堡,莫扎特被任命为大主教宫廷首席乐师,但是这个人生阶段于他而言,却充满了忧郁压抑。新任大主教科罗瑞多让莫扎特深切体会到萨尔茨堡的保守封闭。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18首单曲
这是一张包含了《卓别林:摩登天空》配乐、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以及伯恩斯坦《西区故事》的专辑。由Volker Hartung 指挥科隆新爱乐乐团,Filippo Faes担任钢琴独奏。 作品简介: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 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于1924年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它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此曲的首演一般是认为在一个标题为“现代音乐实验”的音乐会中,于1924年2月12日纽约风神音乐厅(Aeolian Hall),由保罗•怀特曼(Paul Whiteman)指挥他的乐团以及格什温演奏钢琴。钢琴与交响乐团的版本是在1946年由美国作曲家格罗菲(Ferde Grofé)所改编,它成为了美国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就像其它格什温最受欢迎的古典乐曲,蓝色狂想曲让他建立了多产作曲家的声誉。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格什温于1928年间所写的管弦乐交响诗,内容表达出极为浓厚的法美情怀。后经导演文森特拍成同名电影,由吉恩•凯利主演,使之更为广泛流传。此曲开始时以弦乐和双簧管奏出主题,带出一片朝气蓬勃的境况,仿佛一个美国人以轻快的步履穿梭巴黎的大街小巷。曲中有出租车的响声,而伸缩号的旋律片段暗示那个美国人走过一个舞厅。然后单簧管以走路的步伐吹起第二个主题,独奏小提琴更绘影绘声,描绘出一位年轻女士。可是,美国人却抵不住一丝乡愁,此时响起了弱音小号奏出的蓝调主题,而这个主题亦成为曲中最耳熟能详的旋律。乐曲结尾令人精神一振,带出的感觉正好表现出他缅怀巴黎之情怀。 《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这部被誉为里程碑式的音乐剧(landmark musical),在1961年狂扫奥斯卡10项大奖而留芳,就连故事性也能依稀从现在的影片中看到他的影子,比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真正让影片达到如此高度的却是伟大的作曲家莱昂纳多•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外界评论伯恩斯坦在这部影片中“放纵了自己的灵感和作为作曲家所有的一切”,尽管这不是他第一次为百老汇写曲,但这一次相比其他时期与别人合作的方式,伯恩斯坦为West Side Story倾注了太多的精力,为影片所做的9段交响舞曲,不同段落提示出了不同的事实,让影片按照了最轻松的方式一气呵成,而各路高音好手的加盟,比如:Kiri Te Kanawa、Tatiana Troyanos、Jos Carreras等一起造就了这出上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剧,在61年也毫无悬念的拿下了最佳音乐、最佳歌舞片音乐的奖项。 指挥家简介——Volker Hartung Volker Hartung,德国著名指挥家、中提琴演奏家,被誉为当今欧洲乐坛指挥界最有特色的人物之一。他的精准的指挥风格和技巧令他在他指挥过的各个地方都很受欢迎。沃克尔•哈尔通师从切利比达凯大师,哈尔通受到了严格的德国交响和歌剧的指挥风格训练,并发展出了独到的对法国,德国和斯拉夫音乐的诠释。
¥128.00
Hi-Res | FLAC | 48kHz/24bit 21首单曲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构思精妙,虽然每个乐章都很娇小,但是每个乐章都并非雷同,都有自己独创的东西,充分体现出维瓦尔第的音乐天赋,从中我们可以听到鲜活的旋律、热情的节奏、华丽的音色以及令人感到意外的音乐主题和对比变化,这首协奏曲充分体现出了巴洛克音乐的特色。维瓦尔第为许多乐器都写过协奏曲和奏鸣曲,据资料显示,前者是五百多首,后者是七十多首,从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大管等现代人所熟悉的乐器,到抒情维奥尔琴、竖笛、沙吕莫管、木管号、曼陀林、琉特琴等现在已经很少被用于乐队中的古代乐器,它们都曾在这位作曲家
¥128.00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