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 Montebugnoli

暂无描述

 全选 
Hi-Res | MP4 | 48kHz/24bit 8首单曲
*请使用支持杜比音源的设备进行播放 专辑简介: 1803 年 10 月:当听到贝多芬用他的新埃拉德钢琴 (Erard Fre\u0300res)演奏 "英雄 "交响曲时,曾经的一位听众说:"其演奏震撼了天地"。受这一历史场景的启发,卢卡·蒙特布格诺利(Luca Montebugnoli)为这首交响曲创作了新的编曲,专为贝多芬的埃拉德钢琴的独特复制品设计,并用其演奏。蒙特布格诺利以新颖的方式诠释了这一经典作品,复兴了被忽视的钢琴编曲艺术,同时也充分发掘了贝多芬一生中这一革命性乐器的潜力。 艺术家简介: 意大利钢琴家和古钢琴演奏家卢卡·蒙特布格诺利(Luca Montebugnoli)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奏家、教师和研究员。在罗马 "圣塞西莉亚 "音乐学院现代钢琴专业毕业后,他前往巴黎,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跟随帕特里克-科恩(Patrick Cohen)学习古典钢琴,并在索邦大学跟随爱德华多-托比亚内利(Edoardo Torbianelli)、皮特-库伊肯(Piet Kuijken)和让娜-鲁德(Jeanne Roudet)学习现代钢琴。他还有机会与著名音乐家合作,如马尔科姆-比尔森(Malcolm Bilson)、阿列克谢-卢比莫夫(Alexei Lubimov)、亚历山大-隆基奇(Alexander Lonquich)、皮埃尔-戈伊(Pierre Goy)和阿曼丁-拜尔(Amandine Beyer)。他的表演反映了他对音乐的多种兴趣。他定期在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瑞士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室内乐音乐会。最近,他成立了 Hexaméron 乐团,这是一个使用古代乐器的灵活团体,其宗旨是恢复钢琴室内乐的多样性以及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室内乐曲目的多元性。他还积极参与音乐教育,是巴黎大区音乐学院和博比尼音乐学院(巴黎)的钢琴和古钢琴教授。他在奥菲斯学院的研究重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沙龙的钢琴伴奏编曲实践。 作曲家简介: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德国歌剧作曲家。原籍波希米亚。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始作法国喜歌剧。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Raniero da Calzabigi, 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去巴黎,继续其歌剧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伊菲姬尼在陶利德》《阿尔米德》等。
¥148.00
Hi-Res | FLAC | 96kHz/24bit 8首单曲
专辑简介: 1803 年 10 月:当听到贝多芬用他的新埃拉德钢琴 (Erard Fre\u0300res)演奏 "英雄 "交响曲时,曾经的一位听众说:"其演奏震撼了天地"。受这一历史场景的启发,卢卡·蒙特布格诺利(Luca Montebugnoli)为这首交响曲创作了新的编曲,专为贝多芬的埃拉德钢琴的独特复制品设计,并用其演奏。蒙特布格诺利以新颖的方式诠释了这一经典作品,复兴了被忽视的钢琴编曲艺术,同时也充分发掘了贝多芬一生中这一革命性乐器的潜力。 艺术家简介: 意大利钢琴家和古钢琴演奏家卢卡·蒙特布格诺利(Luca Montebugnoli)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奏家、教师和研究员。在罗马 "圣塞西莉亚 "音乐学院现代钢琴专业毕业后,他前往巴黎,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跟随帕特里克-科恩(Patrick Cohen)学习古典钢琴,并在索邦大学跟随爱德华多-托比亚内利(Edoardo Torbianelli)、皮特-库伊肯(Piet Kuijken)和让娜-鲁德(Jeanne Roudet)学习现代钢琴。他还有机会与著名音乐家合作,如马尔科姆-比尔森(Malcolm Bilson)、阿列克谢-卢比莫夫(Alexei Lubimov)、亚历山大-隆基奇(Alexander Lonquich)、皮埃尔-戈伊(Pierre Goy)和阿曼丁-拜尔(Amandine Beyer)。他的表演反映了他对音乐的多种兴趣。他定期在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瑞士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室内乐音乐会。最近,他成立了 Hexaméron 乐团,这是一个使用古代乐器的灵活团体,其宗旨是恢复钢琴室内乐的多样性以及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室内乐曲目的多元性。他还积极参与音乐教育,是巴黎大区音乐学院和博比尼音乐学院(巴黎)的钢琴和古钢琴教授。他在奥菲斯学院的研究重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沙龙的钢琴伴奏编曲实践。 作曲家简介: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德国歌剧作曲家。原籍波希米亚。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始作法国喜歌剧。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Raniero da Calzabigi, 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去巴黎,继续其歌剧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伊菲姬尼在陶利德》《阿尔米德》等。
¥128.00
 全选